面对谷歌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超前研发,UBER滴滴等公司在共享出行的领先布局,宝马计划转型成为高档出行领域领先的科技公司。为了转型为科技公司,宝马已经决定从内部着手,不断优化成本控制并精简机构,到
2022 年底宝马计划实现超过 120 亿欧元的成本优化,将更多预算投入到新四化研发中。
宝马清醒地认识到,智能手机市场只有两家操作系统存活下来,而智能汽车市场将重复类似的历程,目前的几十家自动驾驶平台,最终将只剩下几家。
因此,宝马坚持走多车厂共用系统平台的路线,一方面和Mobileye+Intel+FCA+安波福+大陆等结成自动驾驶联盟,搭建统一的自动驾驶系统平台;另一方面拉上戴姆勒,在地图、出行等方面共同投资或组建若干合资公司,搭建未来的出行服务平台。
网联化和座舱方面,宝马iDrive
已经迭代到7.0版本,用户口碑不错。但是功能多样化,以及和国内互联网生态的对接方面,明显落后于斑马智行和亿咖通等。华晨宝马特地于2019年初成立了领悦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旨在推动数字化变革。领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与合作伙伴及第三方合作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
电动化方面,宝马集团成绩还不错,计划到2023年推出25款新能源车型,其中包括了12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13款纯电动车型,比之前的计划(2025)提前了两年。
电池方面,宝马集团在德国慕尼黑投资2亿欧元建立全新电芯技术中心,同时在全球四地扩建电池厂:德国丁格尔芬、中国沈阳、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泰国。
但是从架构平台来看,宝马的变革不如大众、丰田等彻底。和长城汽车合作的电动汽车品牌“光束汽车”项目上,颇为犹豫,进展缓慢。
在自动驾驶方面,虽然不如走激进路线(直接进入L4)的Waymo、通用Crusie等公司投资大,但是在保守路线阵营中(从L2、L3逐步演讲到L4)处于第一方阵。计划到2019年底达到140辆自动驾驶测试车(其中全自动驾驶90辆),已有500
万公里路测数据,数据量达200PB(截至2019年7月)。
2018年4月,宝马集团自动驾驶研发中心正式落户慕尼黑,大约有1800名员工在此工作,团队规模超过绝大多数科技公司的自动驾驶团队。
出行方面,宝马集团和戴姆勒深度整合,合并出行业务,成立五家合资公司。合并后实力大大增强,将共同挑战滴滴和UBER等出行行业霸主。
相对而言,丰田通过大笔投资滴滴、UBER和Grab分享出行市场收益,大众旗下移动出行部门Moia则发展方向不清晰,Moia负责人刚于2019年9月初被更换。
报告目录:
一、宝马新四化总体布局
1.1 宝马向科技公司转型
1.2 宝马全球各地工厂及产量
1.3 宝马历年员工数量资本支出走势
1.4
宝马在华布局
1.5 宝马在华业务布局图
1.6 宝马汽车架构和平台
1.7 宝马电动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布局
1.8
宝马投资初创企业一览
1.9 宝马与自动驾驶联盟
二、宝马自动驾驶布局
2.1 宝马的自动驾驶分级
2.2 宝马自动驾驶发展路线
2.3 宝马ADAS以及自动驾驶研发历程
2.4
宝马L2级包含功能
2.5 宝马7系的增强型驾驶辅助
2.6 2021年将量产L3级自动驾驶汽车
2.7 宝马HWP
2.8
宝马自动驾驶测试
2.9 宝马自动驾驶合作伙伴
2.10 宝马在华IT合作伙伴
2.11 宝马在华设计算中心,助力自动驾驶
2.12
宝马自动驾驶的芯片和软件供应商
2.13 宝马自动驾驶架构
2.14 宝马认为只有几家自动驾驶平台能够存活
2.15
不同自动驾驶级别的传感器数量及安放位置设计
2.16 宝马自动驾驶技术框架图
2.17 不同自动驾驶功能和模块需要的功能安全级别
2.18
宝马的AUTOSAR应用规划
三、宝马车联网和座舱
3.1 宝马云端车联
3.2 领悦驱动宝马数字化
3.3 建成5G汽车生产基地
3.4
搭载夜视功能的新车型
3.5 搭载手势识别和生物识别摄像头
四、宝马电动化布局
4.1 宝马电动化路线图
4.2 宝马电气化车型一览(2013-2023)
4.3
宝马电动车历年销量及未来规划
4.4 宝马插电混动车型阵容
4.5 宝马纯电动车型阵容
4.6 宝马 GEN5 模块化系统
4.7 宝马
E-Drive线路图
4.8 宝马充电产业链参与情况
4.9 宝马锂电池布局
4.10 宝马在中国成立电动车合资公司
4.11
宝马沈阳动力电池中心
五、宝马出行布局
5.1 宝马出行布局简介
5.2 DriveNow进展
5.3 DriveNow 对慕尼黑的影响
5.4
ChargeNow
5.5 ParkNow
5.6 ParkNow合作伙伴
5.7 ReachNow
5.8
宝马&奔驰合并出行业务,成立五家合资公司
5.9 宝马&奔驰出行公司合并后数据
原文链接:http://www.pday.com.cn/Htmls/Report/201909/24517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