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专车司机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真实收入,Ryder Pearce和Jianming Zhou共同创立了SherpaShare。使用SherpaShare的后台,用户可以直接导入Uber、Lyft和Sidecar的账户数据。由此,司机可以看到从各平台的获得的收入、行驶时间、油耗、和里程等。与专车各自的app不同,SherpaShare能自动计算相应的支出,帮用户算出在一个平台上的净收入。
不少司机使用SherpaShare后,发现自己高估了开车的收入。纽约时报的报道中,Steve Smith一开始专注于在家附近拉客,根据Uber的计算,他以为自己每小时能赚20-25美元,但使用SherpaShare之后发现,去掉等待和空驶的时间,他每小时实际上只能挣10美元。大约有一半的时间花在等待下一位乘客叫车,和去接下一单的途中,而且家附近并不是最有利可图的地方。

不久前,SherpaShare发布了iOS app,进一步便利了使用共享经济服务的专车司机。所有的里程以卡片的形式呈现,左滑是私人里程,右滑是业务里程,一目了然。还能通过实时数据的监控发现哪些服务和地点是最挣钱的。
SherpaShare这样的监控平台或许能改善共享经济中的工作者的生存状况。
以Uber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模式在资本市场势头蒸蒸日上:Uber刚刚获得60亿美元投资,估值超过400亿美元,Lyft估值也超过了30亿。然而Uber和Lyft司机却并未从中享受到任何福利。他们不仅承担着法律风险,还在各家公司频繁调整着定价和补贴策略时,处于最为被动的地位。
曾有一位用着好几个打车app的师傅对我说,他最近弃用了滴滴。因为滴滴专车在获得足够的用户基数之后,提高了司机的费率,“还没有开出租车划算”。而并不是每个司机都能算得清这笔账,另一位司机在聊到收入的时候说,Uber每周会将收入打入他的银行卡中,并发送账单。但他从来不细看,因为加上高峰期提价、补贴策略的调整、“都搞不清楚是怎么算的”。
这也是为什么全职司机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三四个专车app来回换。而他们会越来越需要SherpaShare这样的服务帮助他们监控里程、工作时间和相应的收入,从而选择开车最佳的时间、地点、和签约的公司。在SherpaShare目前有超过1万名活跃用户中,2/3的用户都不只在使用一家的app。除专车服务外,Postmates、Fluc、DoorDash等外卖、送货服务的司机也在使用SherpaShare监控自己的行程。
SherpaShare目前只支持美国的120个城市,由CityMetrics导入本地化数据。随着用户基数的扩大,他们还有望通过大数据的分析,给位于不同城市的司机符合本地情况的建议。目前,SherpaShare试图帮助司机用SherpaShare的数据填写税收表格。未来它还可能为附加服务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