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凌晨2:30分左右,博泰创始人应宜伦发了一条朋友圈:你也许是本届上海车展最晚到的,但我确信你的姗姗来迟意味着中国汽车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这段文字的配图,是一辆被防护罩遮挡的博泰智能汽车整车,正被缓缓拉进上海车展展馆6.1展厅。
7个小时后,应宜伦和博泰集团CEO沈晖在现场70多家媒体的注视下,一起揭开了这款智能汽车的面纱——Project N。
应宜伦(左)和沈晖(右)在上海车展发布会上
沈晖坐进车内,轻声呼喊它的名字,Project N随即启动。他握住方向盘,车辆开始收集其身体数据,因为有些激动,血压值被测出偏高,Project N马上为他推荐了一家素菜馆,并在液晶仪表盘上提供了最优路线规划……应宜伦补充,Project N的车外介质拥有眼球虹膜识别技术,“当你靠近它,它就会感知到你,自动开启车门,完成车辆相关设定”。
自去年6月提出独立造车想法至今,博泰仅仅用了11个月时间,就推出一款智能汽车整车产品。虽然这款产品仍停留在概念阶段,但因为其70%左右的预期功能已经可以实现,所以透过Project N,我们已经可以依稀看到未来智能汽车应有的样子。
造车计划浮出水面
博泰关于打造智能汽车的计划是在应宜伦一次长达90分钟的演讲中浮出水面的。2014年6月17日,站在北京保利剧院的舞台上,应宜伦第一次向行业阐述了自己的造车计划,并预计于2018年将该车推向市场。
当天,他引用李书福“四个轮子+一个沙发”的说法,将博泰即将打造的产品初步定位为“四个轮子+一台超级电脑”,依托这一大脑,汽车将从“车联网”跨入“联网车”时代。
但造车的想法很快引来了质疑。在汽车行业人士看来,一家此前从未有过制造经验的车联网公司,突然提出要造车,而且是独立造车,基本上和天方夜谭无异。另外,应宜伦本身在产品层面的描述也给人留下了相对空洞的印象,全触屏化、全声控化、界面UI极简化、4G高速联网化、落地服务人性化……很多人因此为博泰造车计划下定义:只是玩玩噱头罢了。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发现博泰并非仅仅想玩概念,他们真的在造车。两个具体方面体现得很明显。
1、围绕智能汽车的人员结构优化。一方面是外部招揽人才,包括沃尔沃中国董事长沈晖、吉利集团前CFO张然、梅赛德斯奔驰车联网负责人Christoph在内的多位车企高端人才均先后加盟;
另一方面是内部资源调整,去年下半年开始,博泰将包括研发、工程师、产品规划等资源进行结构调整,偏向智能汽车和2C的擎感车机业务,到今年为止,资源比重增加10%-20%左右。另外,博泰还于去年在上海建立了汽车设计室。
2、围绕智能汽车的产品线逐步完善。包括ivokaL、ivoka OS、标准化车机、柔性化汽车系统等。
今年3月,博泰宣布参加上海车展,并首度展出自主联合制造的智能汽车整车产品。虽然阿里上汽、乐视北汽也均在此前放话,要参与上海车展,但并没有整车亮相,博泰成为首家独立参展并带来实际产品的互联网公司。
有意思的是,博泰的展位设在豪华车馆,被Tesla、法拉利、迈凯轮、等豪华车包围。用应宜伦的说法,这恰恰体现了一个时代与另一个时代交接的仪式感。
智能汽车Project N是什么?
关于博泰独立造车的想法,尽管过去的一年被不断提及,但业内很多人是持怀疑态度的,直到今天Project N概念车的亮相。
在车云菌来看,Project N是一款非常炫酷的概念车。
首先是感官上的刺激和颠覆。第一眼看上去,Project N的车体被一种类似玻璃的介质大面积覆盖,包括整体设计和例如车灯、车轮的细节设计都极具未来感。它的车门打开方式很特殊,不是常规的横向拉出或超跑的欧翼造型,而是车门车顶一体化的、从后至前的缓缓翻起。
由于车体介质拥有体感识别技术,当车主走近它,它就可以通过人体生理特征识别车主,车顶+车侧+车背整体形成影像呼应,一方面增加趣味,一方面分享信息。
驾驶舱内,隐形性方向盘可根据不同的驾驶模式自动收缩或伸出,例如在Relax模式下,Project N会进入无人驾驶状态,方向盘会完全收缩回前舱内,原方向盘位置被整块液晶显示屏取代,随着座椅自动后移并放低,车主完成可以半躺在驾驶位上,在液晶屏上看一部电影。
另外,Project N的后排座椅还可以自动翻转被向后备箱外推出,因此车主也可以在坐在后座上,来一场惬意的垂钓。
有意思的是,Project N在车头和车尾处并没有固定的LOGO,按照应宜伦的说法,车主完全可以将爱人的心跳轨迹图放入LOGO位置,车辆也因此更有感情。
除了感官上的刺激外,Project N在车载服务层面的颠覆也值得一提。博泰希望智能汽车可以基于用户行为习惯、情感和大数据分析思考,重建人与车的交流关系。
沈晖演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使用场景。他坐进驾驶舱,通过声控启动车辆,而后车辆自动分析其当前身体状况,当检测到其血压偏高时,车辆会做出语音提示,并推荐相关饮食列表。高血压适合素食,因此液晶屏上会出现素菜馆列表,他选择其中一家餐厅,车辆会马上规划最优行车线路,并基于与餐厅的合作为车主完成线上打折。
在这一整个过程中,想做好完整的用户体验体系并非易事,导航、语音识别、落地服务建构……每一块都是难啃的骨头。
在更切实的落地服务层面,应宜伦曾表示博泰正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谈相关合作,尽量降低用户加油的费用。沈晖也对车云菌表示,目前在整个用车环节中,博泰也在积极和合作伙伴洽谈,且进展很好。
值得强调的是,经过车云菌的现场实测,Project N以上所述功能均已可实现,并非概念性功能。
另外,博泰在发布会现场正式宣布与大白之父——克里斯•阿特克森(Chris Atkeson )教授展开跨界合作的消息。未来双方将一方面在soft+人工智能与智能汽车方面展开合作,另一方面还将基于克里斯所在的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无人驾驶领域科研力量,在该领域展开合作。因此,在2018年正式上市时,Project N的功能理应更为丰富。
逃不开的制造问题
在发布会之后,应宜伦和沈晖被媒体团团围住,他们被问及最多的一个问题始终没变:产品亮相之后,制造怎么办?这似乎是互联网企业涉足造车过程中的一个终极问题,并且极易引发互联网人和汽车人之间的分歧。
车云菌曾和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李克强交流此事。在他看来,互联网人在思维模式上确实具有超前意识,但往往将造车过程想的过于简单,缺乏制造领域的工匠精神,很多互联网从业者会认为车辆是由一个个模块组成的,做好一个模块装上车就行,但其恰恰忽略了汽车制造的一大核心技术就在于集成和匹配。
事实确实如此,汽车要排废弃、要消耗能源、甚至会造成交通事故。汽车本身也可以被视为一个巨大的传感器,通过CAN传感器和LIN传感器形成控制系统,平台建构极其复杂,这些东西依靠互联网思维不可能全部解决。
博泰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沈晖告诉车云菌,博泰欧洲研发中心于4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他们特意选择在德国法兰克福驻扎,就是为了能够接近德国在汽车制造领域的最新技术和趋势,并积极寻找合作伙伴。
沈晖透露,目前博泰正与三家车厂在谈造车领域的合作事宜,“我们的要求是对方必须掌握世界一流的平台技术水平,满足这一点的国内企业极少”。
据悉,Project N将在2018年问世,售价35-60万人民币左右。不过,博泰的终极目的并非卖车,而是建立生态。应宜伦表示,博泰未来可能会考虑造3-5万辆车用来出售,但将技术全部开放,供各大车厂采用,大家一起建立类似安卓这样的生态模式,才是博泰在智能汽车领域的终极愿景。
车云小结:
在上海车展开幕前两天,应宜伦临时推掉了包括车云菌在内的所有专访需求和论坛邀约,消失一整天,独自前往上海东方飞行培训公司,学习飞机驾驶。如果对于一个车企高管来说,这一行为注定不能被理解,但对于应宜伦来说,却又似乎没有超出其“疯狂”思维及行为模式的规范以外。
作为博泰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自6年前因上汽inkaNet项目一脚踏入汽车智能化领域后,应宜伦就不断用互联网思维冲击着传统汽车行业,他甚至提出未来汽车形态和交通形态将发生颠覆性变化,最终马路将不再被需要,小型飞行器时代终将到来。
很长一段时间内,应宜伦被视作“汽车疯子”,想法不切实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们,正在一个接一个的得到兑现。
Project N,仅仅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