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内锂电设备企业来说,不仅需经受同行之间存在的专利侵权、设备技术与工艺设计的抄袭,还得被迫承受账期长、回款难、坏账频现等锂电圈的种种怪现象。
自2015年以来,不少企业负责人告诉《高工锂电》,为了减轻国内锂电圈怪现象的影响,从目前的生存困境中解救出来,部分设备企业开始寻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正试图“闯荡”国外的锂电市场,看能否开拓一片新“蓝海”。
但邵阳达力电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晏毓达一阵见血地指出:“海外的锂电池市场,除了日韩地区,其它地区的采购量并不大。”
也即是说,虽然国外的市场合作对设备的保密性要强,开拓国外的市场也确实能避免回款难等问题,但国内的锂电设备企业要想通过开拓海外市场来获得“救赎”,还得掂量企业的实力够不够、设备性能牢不牢靠,以及这场布局到底划不划算。
逐一分析选择往国外拓展市场的设备企业,无非存在两种情形:一种是重研发的“实力派”企业,其拥有绝对过硬的设备工艺与技术,目前已经进入国内一线电芯企业的供应链,设备产品可以与日韩、欧美系抗衡;另外一种则是抱着侥幸心理的“打太极者”,其产品无明显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开发国内的市场方面并不占优势,因而试图通过拓展国外的市场,像中东、印度、俄罗斯等这些相对锂电池产业落后于中国的地区,以谋求新的发展机遇。
不可否认,国内的锂电设备发展至今,虽已在设备精度、机械速度等性能方面与国外先进设备越来越接近,但在自主创新、深耕技术与工艺方面,国产设备显然还存在某些缺陷。公认的事实是,大部分的设备企业都在“志同道合”地走一条追随者的道路,并未形成显著的设备开拓者的优势。
因此,大部分的国内锂电设备企业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会不约而同地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目前已有小部分设备开始进入日本、韩国的生产线,但主要还是依靠性价比的优势。”
然而,在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看来,性价比高并不意味着设备产品的性能是最优良的,也不代表是电池企业最亲睐的产品。
“对于一线电芯企业来说,他们多花几千万砸在一条集聚高标准、高要求、高性能的锂电设备生产线上,用以生产高端的电芯,创造出遥遥领先的产值,占据全球一线的锂电池产品市场,他们会认为值得。相反,节省几百万或几千万组合一条勉强能支撑生产中高端电芯的产线,不能达到要求,他们不会这么做。”上述业内人士说道,尤其是在日本、德国这种严谨行事的作风与环境下,企业首要看重的还是设备的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部分业内人士提到,欲进攻日韩市场,还得突破其内部存在的“互帮互助”的道德、民族传统意识的重重阻碍。
国内锂电设备多元化路线代表企业--东莞市雅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下称“雅康”)在面对国外市场的作战与布局时,一直都是抱持慎重的态度,其董事长徐鸿俊就曾表示:“走向国外市场将会面临更大的竞争,需要企业有更强的竞争力,因为日本和韩国的企业更喜欢用本国的产品。”
至于那些准备进驻相对分散的海外锂电池市场的设备企业,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在开拓国际市场上是否值得,引发了业内人士的怀疑。
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2014年全球锂电池产值1320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三星、松下、LG、比亚迪等来自中日韩三国的七个大型电芯企业的产值,共占据了超过60%的全球锂电池市场。
GGII通过对比全球锂电池市场数据发现,中国的锂电池市场在2014年的产值为475亿元,市场占比达36%。国内的锂电设备如若不能进入前七名的全球顶尖电芯企业,退而求其次地进入其它分散各地区的电芯市场,即使占领全部的市场,也还不足一个中国市场那么大,实在不是一场划算的买卖。
某外资企业高管表示:“中国锂电池市场的集中度、开发潜能是吸引国外设备进驻中国的重要因素。实际上,中国的设备企业已经越来越强大,把握好现有的市场来得更为实际。”
因此,纠结于技术被抄袭、回款难等问题,试图开辟国外中低端锂电池市场的企业,倒不如像雅康、新嘉拓学习时刻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向浩能、瑞能学习严格控制电芯企业先期付款比例在80%-90%,以免受回款难等问题的困扰。
东莞市荣恒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麟表示:“中国的锂电池市场,做设备的企业那么多,要想从行列里脱颖而出,得先做好产品,在行业内树立品牌效应,增强企业的影响力才是重点。”
现阶段国内锂电产业所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并非通过开拓国际市场可以摆脱目前的现状。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还得依靠国内的众多企业、锂电产业相关人士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有效改良。
时至今日,国内知名动力电池生产企业配置的新产线的设备,均采用国外引进的生产线设备。对于当前的国内锂电设备企业来说,积极引进国外的各类型研发管理人才,结合国内外的产品理念研制出创新型产品,保持技术的先进性,用实力去赢得这一巨大的潜力市场,显得更为切实可行。